当前位置:

宁远:古村铺就小康底色

来源:宁远县委宣传部 作者:欧阳友忠 编辑:黄杨 2020-07-17 10:04:50
宁远发布
扫码关注
—分享—

红网时刻永州7月17日讯(通讯员 欧阳友忠)盛夏时节,从宁远县城往西,跨越宁远与道县的县界屋脊岗,沿着水清岸绿的泠江河,约30分钟车程就到了宁远县中和镇上吴村。村庄依山傍水,百亩田畴跃入眼帘。蓝天白云之下,气派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,呈现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。

奇怪,外面的世界暑气袭人,而这里却透着丝丝凉意?

“搭帮党的扶贫政策好,扶贫干部给力,才让村里这几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”村支书李春友指着新修的环村公路和村活动中心高兴地说,话语中充满感激。

上吴村位于宁远县的西南端,地处宁远、道县、双牌三县交界之地,俗称“一脚踏三县”。距县城约30余公里,是典型的偏僻贫困村。全村有6个村民组,271户783人。2016年以前,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55人。山多田少,有林地1.9万亩,耕地430亩,森林覆盖率达95%。因为这里的森林覆盖,绿水绕村,气温凉爽宜人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上吴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00年前。相传康熙年间,吴三桂在此安营扎寨,屯兵称霸事。因此,上吴村又称上吴伯营村。这里植被良好,生态环境优美,过去曾有华南虎出没。这里也是全县海拔最低的地方,交通与信息闭塞,村里的基础设施和经济状况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,上吴村进入贫困村之列。

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,县里把上吴村作为全县扶贫重点村,扶贫办被确定为后盾联系单位,在政策、资金、力量上予以重点支持,打造全县扶贫样板村,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。2015年,扶贫办派出驻村第一书记、工作队长许慧生,驻村队员郑志勇、阙富伟。工作队进村后,长期吃住在村,一方面认真研究政策,一方面深入调研摸底,与村干部共同拿出了扶贫计划。

村后山有300多棵古松,苍翠挺拔,十分罕见,有的树龄在600年以上,还有稀有树种蓝果、冬青树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村里坚持在保护中开发,争取林业部门的支持,对古松林进行挂牌保护。如今,微风吹来,松涛阵阵,催人遐想。

县乡村三级围绕改善基础设施和基体公共服务,发动村民投工投劳。修建村道、村活动中心、学校、水塘、自来水工程,护彻河堤,保护水源,架通电网,安装路灯。很快,村道修通了,村活动中心、村学校建好了,自来水也到家了。村里还帮助困难户改造危房12座,对16户贫困户进行易地搬迁安置。

为了壮大集体经济,村里流转土地200余亩,成立了友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,种植脐橙和沃柑150多亩,安排村民就业,今年,脐橙和沃柑开始挂果,贫困户可分得胜利果实。2016年,贫困村摘帽出列,开始迈上小康大道。

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。村民们看到了新的变化,建设家乡的积极性更高了。为了巩固提升脱贫成果,一些在外成功人士回乡,发挥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,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。就是在这种力量的感召下,李春友放弃在外几十万的年收入,回乡搞养殖、当村官。乡贤李国辉看中了村里的良好生态环境,投入数百万元,建起了康养休闲农庄,主营好水、好空气,推出股份消费业务,许多长沙、深圳的客商都慕名而来洗心洗肺,做深呼吸。让山里的水、空气也卖出了钱。村民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也提高了,村里的一口铸造于康熙年间的古钟前年被盗。村民几经周折,在珠海发现了被盗的古钟,村民合力,连夜将古钟运回村里保存,派专人看管守护。村民李龙才的祖屋是明末清初遗留下来的四合院,雕龙画凤,飞檐斗拱,建筑风格为“四倒水”,十分奢华、独特、少见,颇有皇家气派,占地数百平方米,为8户村民所有,李龙才看到了价值,于是,牵头集资进行修缮保护。月底,一座修砌一新的明清风格古建筑将卓然呈现。

李春友说:“绿色就是我们的品牌,就是我们的发展优势,脱贫致富奔小康,决不能让村民守着金山等饭吃。村里决心利用好这些自然资源,做好砂岩泉水、古松康养、乡村旅游文章,铺好小康底色。”

来源:宁远县委宣传部

作者:欧阳友忠

编辑:黄杨

本文为宁远新闻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ningyuan.gov.cn/content/2020/07/17/7678053.html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宁远新闻网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