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咱们瑶寨变了样

作者:欧阳友忠 编辑:何从芳 2011-09-28 10:33:14
—分享—

  冯石凤:宁远县柏家坪镇唐家漯村支部书记

  过去,由于大山的阻隔,我们村不通路、不通电、不通水,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。如今,公路修进村,自来水通到家,电灯亮堂堂,村民富裕了,读书看病都不愁。做梦也没想到,几年来,我们村变化这么大。

  唐家漯村是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贫困村,全村辖6个自然村,140户,700名瑶胞,散落在方圆20余里的崇山峻岭之中。2006年3月23日,当时的省委书记张春贤徒步到我村考察,我们又惊又喜。张书记见我们村贫穷落后,当即把我村定为扶贫点。省直有关部门、市县镇三级党委、政府进村扶贫,从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入手,展开了一场空前的瑶寨扶贫行动。数年来,省市县乡先后投入700多万元,修通村级公路23公里,把6个自然村连为一体,真正实现了“天堑变坦途”。同时,架桥1座,安装变压器4台,架设高压电线8.52公里,低压电线6.27公里。新建一栋集村党建活动室、国策楼、卫生室、幼儿园于一体,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的村活动中心楼,兴建人畜饮水工程6处,建设蓄水池15口,铺设引水管道10公里,瑶胞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。安装卫生电视节目接收器60多台,接通了无线电话,80%的家庭用上了移动电话,村民还建起了20座气派的新房。

  基础设施改善后,村民发展生产干劲更足了。村民们有的养马驭运,有的当上了木材经纪人,有的搞起了腊肉加工,有的办起了种养加工。潲桶漯自然村李新文今年在山里建成了生猪养殖场,已经出栏生猪80头,卖上了好价钱。唐家漯自然村李清亮发展九嶷山兔养殖,目前存栏60多只母兔,小仔兔每对可卖44元,且供不应求。这样的养殖大户全村有10余户。近年来,全村发展杉树、马尾松、楠竹、漆树等经济林1400多亩,金银花540亩,去年,仅经济林和药材种植,户均增收1000多元。

  口述 冯石凤 整理 欧阳友忠

作者:欧阳友忠

编辑:何从芳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宁远新闻网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