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(通讯员 何勇辉 曹洁 雷竹辉 蒋柏顺)一粒小电池,如何驱动 “智造” 大产业?一个传统农业县,凭什么站上新能源赛道?揭开宁远锂电 “智造” 的序幕,美尼集团当属执牛耳者。
作为宁远高新区重点引进的锂电龙头企业,永州美尼新能源有限公司自去年年底签约入驻后,便开启了 “宁远速度”:今年3月启动设备安装调试,5月进入试运行阶段,短短数月便完成了从落地到试产的跨越。
“为什么速度这么快?政府支持力度大,营商环境非常好,周边整个产业园比较完善,所以说我们整个配套起来相当快。”谈起入驻过程永州美尼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贻海深有感触。
“宁远速度” 的背后,是 “宁远精度” 的支撑。正式投产后,一台机械臂每5秒完成一次电芯封装,误差精准控制在 0.01 毫米内——这一精度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/5。而这些指尖大小的锂电芯,更藏着多项打破场景限制的 “黑科技”:针对极寒环境研发的低温款电芯,即便在零下40度仍能稳定供电;1.5V 恒压可充电款电芯,按同等电量计算,一颗的使用效率能抵1000颗一次性电池,目前,部分 “宁远造” 美尼电芯已走出国门,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。
龙头起舞,才能带动产业成群。美尼的快速成长,如同一块强磁石,持续释放宁远锂电产业的 “磁吸效应”。从最初仅能实现单一电芯生产,到如今涵盖原材料供应、智能设备制造、成品组装的完整产业链条,园区内80余家锂电相关企业,如同精密齿轮般紧密咬合、协同运转。
“我们抓主特产业,着眼‘链式发展’,紧盯锂电产业链的‘缺环’精准补位,如美尼需要电芯封装设备,我们就招来设备企业;锂都需要正极材料,我们就对接锂矿企业建分厂,如今,园区锂电产业上下游配套率已达82%。”宁远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、县职业中专第一书记蔡海丰介绍道。
这份 “链式发展” 的布局,不仅补齐了产业链的 “缺环”,更通过 “产学研” 融合打通了创新转化的 “最后一公里”。“我们与中南大学、湘潭大学签了‘研发在高校、转化在宁远’的协议,新建了锂电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,这两年已有7 个科研项目在园区落地,产品从书架走上货架。”蔡海丰说道。
从实验室的精密测算到生产线的高效运转,从单个企业的落地生根到产业集群的枝繁叶茂,宁远正用实打实的行动,让 “智造” 基因深植于产业血脉之中。
“我们自己后面想做储能这一类,像做无人机、内机电这一类,就是产能更大、价值更高、附加值更高的产品。”发展潜力无限让邓贻海提前谋划企业的长远布局。
从消费电子的 “能量芯” 到新能源车的 “动力源”,宁远的锂电池产业版图正在不断延伸。在美尼集团隔壁,另一家企业正用一项 “硬核技术” 破解新能源产业的安全难题 —— 这里是湖南锂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,国内首个实现固态电解质隔膜规模化量产的基地,他们的故事,同样藏着宁远新材料产业的突围密码。
沿着宁远锂电产业链向上游探寻,在湖南锂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,厚度仅几微米的薄膜在流水线上缓缓舒展 —— 这是能让锂电池 “不怕针刺、不惧高温” 的核心材料,也是国内首个实现规模化量产的固态电解质隔膜。
“像这种涂覆隔膜耐高温200度,它这个胶就不容易热缩,电池的性能会提升,做穿刺的话,它不容易爆炸。目前来讲,这项技术在国内领先,在国际也领先。”湖南锂都品质部主管骆斌辉对产品品质充满信心。
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,这里的固态电解质隔膜已通过行业巨头的认证。如今,每天都有数十万平方米的产品从宁远出发,发往全国各大电池工厂,成为下游企业的 “安全保障”。
产业的蓬勃发展,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业红利。田蕾是宁远县职业中专的应届毕业生,今年刚进入实习阶段的她,不用远赴他乡,就在园区找到了理想岗位。“刚从学校毕业,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,一个月能有三四千,我觉得可以。”成为湖南锂都的一名员工田蕾对目前的工作十分满意。
作为赛唯思集团打造的高新技术项目,湖南锂都总投资达 20亿元,除了核心的固态电解质隔膜,还同步布局了正极材料和锂钠电池生产。待项目全面投产后,将实现年产 8亿平方隔膜、1万吨正极材料、1.5亿支锂钠电池的规模,进一步完善宁远锂电上游材料的供给能力。
谈起当初落户宁远,湖南锂都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佳玲说:“我们自己本身做电池,周边也有很多做电池材料的企业,我可能上午要个材料,他下午就能给我送过来。等于是大家抱团发展嘛。对我们来说,企业的效率也提高了。所以当初我们选择落户宁远这个决定是对的。”
下一步胡佳玲准备在原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再扩大两到三倍,等条件成熟,两至三年后在北交所或者是科创板上市。
从湖南锂都的上游核心材料,到美尼集团的下游智能电芯;从 “产学研” 融合的技术突破,到 “抱团发展” 的产业链协同,宁远的锂电池产业链正加速形成 “研发 — 生产 — 应用” 的完整闭环。
一粒电池的能量,既能驱动设备运转,更能激活一座城市的产业动能。美尼的 “智能智造” 与湖南锂都的 “材料突破”,正是宁远 “一主一特” 战略的生动实践。
当核心技术扎根县域,当产业链条不断完善。宁远这座湘南小城,正在新能源的赛道,上演着属于自己的 “加速度”。这里的每一粒电池,都在书写同一个答案 —— 小地方,也能有大产业。
来源:红网
作者:何勇辉 曹洁 雷竹辉 蒋柏顺
编辑:肖益婷
本文为宁远新闻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ningyuan.gov.cn/content/646943/83/1524326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