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出读书工作整整四十年了,因为就在本县所以还是经常回老家。每每回到老家,叔伯婶娘说得最多的总是那几句话,培培,你们现在就好了,如果你母亲能活到现在就享福了。末了,总要加上一句,哎!你母亲可造孽了,一餐白米饭都没有吃饱过。听到这里,我情不自禁头皮发麻、眼睛发酸、手脚发软,心中一阵悲苦。
母亲真是苦命人。
母亲出生不久,外公撒手西归,外婆改嫁他乡。母亲就跟着叔伯,东一餐,西一宿。熬到十二岁,被卖到了小桃源一户地主家做童养媳,小小年纪,喂鸡打狗,洗衣浆裳,苦不堪言。解放后,退回老家,不久就嫁到邻村。由于营养不良,成人的母亲身高不足一米五,身子单薄,没有生养,几年后又被休回老家。
上个世纪五十年代,我那脾气暴走的父亲由于作风粗暴被太平乡政府辞退回家,第一任母亲也离婚走了。经人撮合,与我母亲结婚。婚后几年,还是没有生育。父亲比母亲大八岁,年近四十尚无子嗣,加上又是头年长子,心中焦躁,每每长吁短叹,指责母亲不能生娃。母亲没有少挨父亲的打骂。父亲说的一句话老人们现在还常常跟我提起:你这个没卵用的女人,你给我生个“麻拐”(土话,青蛙的意思)也好啊!当然,这不是父亲无情,而是无奈。
后来,在我那老中医爷爷的精心调理下,1962年冬,母亲生下了我。那天,瑞雪纷飞,母亲终于成为了一个能生儿育女的女人。那天,父亲欣喜若狂,宰了一头猪,摆了酒席请了全村人同喜。那天,母亲却因为难产(是族人敲锣才催生了我),整个人虚脱得奄奄一息。那天,我来到了人世,母亲,你是用你的生命给了我身体和灵魂啊!
再后来,母亲用她那单薄瘦小的身体接二连三地生下了三个弟弟。在短暂的高兴之后,父亲在一家老小的生计压迫下,脾气越来越大,母亲承受的打骂丝毫没有减少。
母亲不识字,却懂理。小时候,常常跟我们兄弟讲岳母刺字、讲三姑记、讲狼外婆,教育我们好好读书、好好做人、好好做事。教育我们学会忍让,不跟别人打架,不偷盗,不占小便宜。教育我们对人讲礼貌,好好待人,省己待客。有个细节至今我还历历在目。那时候,家里穷,但是乡里的干部和我的老师都喜欢到家里来做客。一次,老师来家访,家里实在拿不出东西,母亲偷偷拿了一个杯子藏在衣襟下出门去了。回来时,杯子里装了从邻居借来的猪油,还从衣襟里掏出了借来的四只鸡蛋。母亲满脸含笑,没有一丝愁容,给老师端茶倒酒。
有一年,父亲到嘉禾教戏,我们四兄弟陪母亲过年,母亲做了一锅肉饺,弟弟们闹着要吃鸭腿。母亲说,家里的鸭子等父亲回来再杀,父亲很辛苦的。平平淡淡的一句话,我们感受到了苦涩,感受到了母亲的慈祥,感受到了母亲对父亲的爱。
1979年7月,我考上了宁远师范,上学时连一条像样的裤子都没有。母亲从衣箱底翻出了一条崭新的劳动布女裤给了我(那时候我只有一米四九)。那是三月爷爷过世时亲戚送的挽幛,分给母亲做的裤子,我坚信,那是母亲一生中最好最贵的衣物。那一刻,我再也控制不住泪水,任由它哗哗长流。到了学校,我就把裤子脱下洗干净,放假时带回家还给了母亲。
有一次,已经当了老师的我喝得酩酊大醉,不省人事,父亲说要给我喂点小老鼠骨灰帮我彻底戒酒,母亲说酒是我前世带来的衣禄,不能戒,人各有命,随他去吧。霸道的父亲竟然少有地同意了母亲的意见。否则,我今生就与酒绝缘了。
母亲没上过学,却懂得孝道。在我的记忆里,从来没有看到母亲对爷爷奶奶、外婆发过脾气。爷爷病在床上,母亲嘘寒问暖,喂饭喂汤,端屎端尿,毫无怨言。家里杀鸡宰鸭,都要请爷爷奶奶来吃饭,胸脯肉、内脏都夹给老人。老人不来家里,母亲就要我们把好吃的送去。一次,我不小心夹到了爷爷最喜欢吃的鸡屁股吃了下去,爷爷不高兴又不明说,细心的母亲看出来了,后来把我狠狠地责骂了一顿。
母亲没文化,却很聪明。织布纺纱、缝衣做鞋,样样在行。穿着母亲用白纱绞的漂亮精美的布凉鞋,我的幸福感骄傲地写在了脸上。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的嫁女歌、哭丧歌唱得最好,还经常担任领唱。那时候,农村嫁女的前一天晚上,伯婶姐妹都会聚到出嫁女家中,以歌相送,以歌祝福,以歌劝勉。劝出嫁女守妇道、孝公婆、敬兄妹、勤劳动。唱着唱着,还要唱一些“流行歌曲”,如“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新中国”、“社会主义好”、“天上布满星,地上亮晶晶,生产队里开大会,诉苦把冤申”等等,母亲唱得很投入,往往声泪俱下,感人肺腑。其实,那也是我们的文娱活动之一。
1983年3月23日,我正在荒塘乡中学上课。一封电报如同晴天霹雳:“母病危,速归”。我请了假,借了一辆自行车,风急火燎赶到了禾亭区医院,我的苦命的母亲因患脑血栓已不能说话、不能睁眼,只有微弱的一丝呼吸。我扑在母亲身旁,肝肠寸断,叫了一声“妈妈——”,母亲的眼中竟然流出了晶莹的眼泪,瞬间,母亲停止了呼吸。就这样,没有吃过一顿饱饭,没有穿过一件好衣服,没有过几天舒心的日子,没有走出过宁远,没有看到一个儿媳妇,没有抱一抱孙儿,没有……,就这样,母亲走完了她不到五十年的人生苦旅,永远地走了!
母亲的名字叫美玉。的确,母亲的一生历经磨难,饱经风霜。然而,那千疮百孔的身心,却是一块洁白无瑕的璞玉。
——哭写于2018年5月13日母亲节。愿母亲天堂安好!
作者:唐太培
编辑:何从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