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九疑山图记

作者:(唐)元 结 编辑:何从芳 2011-07-28 08:31:33
—分享—

  九疑山方二千余里,四州各近一隅。世称九峰相似,望而疑之,谓之九疑。亦云舜登九峰,疑;已而悲,从臣有作九悲之歌:因谓之九疑。九峰殊极高大,远望皆可见也。彼如嵩华之峻峙,衡岱之方广。在九峰之下,磊磊然如布棋石者,可以百数。峰之下,水无鱼鳖,林无鸟兽,时闻声如蝉蝇之类,听之亦无。往往见大谷长川,平田深渊,杉松百围,榕栝并之;青莎白沙,洞穴丹岩,寒泉飞流,异竹杂毕;‘回映之处,似藏人家。实有九水出于山中:四水南流,注于南海;五水北注,合于洞庭。若度其高卑,比洞庭、南海之崖,直上可二三百里。不知海内之山,如九疑者凡几焉。

  或日:“若然者,兹山伺不列于五岳?”对曰:“五帝之前,封疆尚隘,衡山作岳,已出荒服。今九疑之南,万里臣妾,国门东望,不见涯际,西行几千里,未尽边垂。当令以九疑为南岳,以昆仑为西岳。衡华之辈,听逸者占为山居,封君表作园囿耳。但苦当时议者,拘限常情,牵引古制,不能有所改创也。如何?故图画九峰,略载山谷,传于好事,以旌异之。”如山中之往迹,峰洞之名称夕为人所传说者,并随方题记,庶几观者易知。时永泰丙午年也。

作者:(唐)元 结

编辑:何从芳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宁远新闻网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