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芙蓉国评论丨破解“痕迹”主义, 让“留痕”变“留绩”

来源:县委组织部 作者:刘奕琰 编辑:宁网信 2021-12-22 17:27:56
—分享—

工作中自然留下“痕迹”,通过有迹可循进行管理,本身并没有错,但在工作中,一味追求“痕迹”,做细“纸上功夫”,突击补痕,无痕造痕,过度留痕曲解本意,“痕迹管理”异化为“痕迹主义”留存资料单纯为了迎检备查,就会引发很多舍本逐末、南辕北辙的问题。为让工作“留痕”回归科学的正轨,这就需要进行合理规范,打出“组合拳”。

强内功,在“初心”上下功夫“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。”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,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。然而反观现实,诸如“报表式”扶贫、“签到式”走访、“拍照式”学习等,重“痕”不重“绩”、留“迹”不留“心”,走马观花、蜻蜓点水,就像“葫芦掉进井里,好像深入了,其实说到底,终究一直浮在水面上”。在革命的道路上,我们要始终保持崇高的革命理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,“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”,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,同党中央要求“对标”,拿党章党规“扫描”,用人民群众期待“透视”,不断去杂质、除病毒、防污染,始终做到初心如磐、使命在肩。

去虚功,在“实干”上下功夫。凌空蹈虚,难成千秋之业,求真务实,方能善作善成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实干兴邦,空谈误国。”任何工作和事情都是干出来的,不是喊出来的。实干担当是干部必备的素质,是事业发展的要求,

我们必须要擦亮“人民至上”底色,牢记“因人民而生,为人民而兴”的宗旨,纠正只重“痕迹”不重“足迹”的理念。在工作落实上首先想到真抓实干,在实干中解决难题,把群众的“小事”当作干部的“大事”,以干部的“奉献度”换取群众的“满意度”,用干部的“辛勤感”增强群众的“获得感”,服务人民,完成任务目标。

真功,在“考核”上下功夫考评“重痕不重绩”,基层就难免“留痕不留心”。过去常说“上面千条线、下面一根针”,现在基层干部说“上面千把锤,下面一根钉”,“痕迹主义”虽然问题表现在基层,但从根源上解决需上级部门联合基层共同发力,不是简简单单靠治理基层能解决的,检查考核名目繁多、频率过高、多头重复等问题亟待破解。所以要破除“痕迹主义”,上级部门在考核检查时要从正风、减负、提能三个方面改善考核方式、方法,把考核“指挥棒”套上绳子,回到痕迹管理的初衷,突出“一把尺子量到底”,保障公平性和实效性,既给基层“压担子”、又给“递梯子”,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的总量和频次,能合的合、该减的减,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。

“为政贵在行,以实则治,以文则不治。”留痕从来都只是手段,而不是目的,党的事业需要的是踏实肯干的实干家,基层干部不仅要把“身”落在基层,更应该把“心”留在群众身上,群众工作要“留迹”,也要“留绩”,更要“留心”,只有牢牢把握为民服务的宗旨,以踏石留印、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开道,才是真正的做事之道。

来源:县委组织部

作者:刘奕琰

编辑:宁网信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宁远新闻网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