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分石,又名三峰石,俗称舜公石,位于九嶷圣地、德孝之源,国家历史文化名城---宁远,海拔1822米,由三块360余米高的花岗岩组成。峰下瀑布飞空,峰上白云飘逸,蔚为壮观,且富有传奇色彩。一说三分石将飞瀑分成了岿水、潇水、沱水而得名;二说自舜帝驾崩九嶷山苍梧后,此山就每年长高三分而得名。虽然是传说,但奇特的是周围的山峰全都向这块“舜公石”的方向倾斜,当地人将这种景象称作“万山朝九嶷”。

相传,明崇祯十年(1637)三月二十八日,地理学家、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曾经攀登过三分石,一时传为佳话。《徐霞客游记》载:“香炉山在玉?夷先?十里,三分石西北二十里,高亚于三分石,顶上有澄潭,广二、三亩。其中石笋两枝,亭亭出水面三丈馀,疑即志所称天湖也。”

明万历年《九疑志》载:“三峰并峙如玉笋,如珊瑚,其上有仙桃石、步履石、马蹄石,尤以香炉石最精美,有足有耳,形质天然。”徐霞客在《楚由日记》中誉之为“一览天蓝楚粤收“,攀上三分石,一览众山小,湘粤桂尽收眼底。

三分石所在的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,是中国森林和动植物资源富集地区之一,素有天然动植物园之称。园内有林地面积7075公顷,森林覆盖率86%。在5680公顷原始次生林中,树种达87科596种;野生动物有104种,其中受国家重点保护的金钱豹、猕猴、娃娃鱼、鹰嘴龟等。

斑竹,又名湘妃竹、泪竹,是中国一种稀有珍贵的竹子。斑竹的外皮,有逼真的泪痕和指痕,呈棕黑色或紫晕色。“斑竹一枝千滴泪”,传为舜帝南巡,死于苍梧,娥皇、女英二妃寻觅未着,泪洒竹上,即成斑竹,也成为历来文人骚客歌颂爱情和无数男女寄托相思之物。“ 斑竹枝,斑竹枝,泪痕点点寄相思”。斑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,用斑竹制成的手杖、毛笔,深得人们喜爱。据生物学家考察,九嶷山区原有一个斑竹林带,分布于宁远、蓝山、江华、道县等四县的毗邻山区,现只剩460多亩。1981年,这一带已建立斑竹自然保护区。

在三分石景区散居着不少瑶族同胞,他们大多能歌善舞,有刀舞、伞舞、竹竿舞。瑶家同胞热情好客,善于饮酒,瓜箪酒是用于招待贵客的瑶家佳酿。
原始森林中珍禽异兽出没无常,莺歌燕舞,充满生机。空中云彩飘逸,红霞万朵,石峰直插云中,有静有动,其环境之幽静,风光之秀丽,绝无仅有。1961年,伟人毛泽东同志写下了脍炙人口的《七律.答友人》一诗:“斑竹一枝千滴泪,红霞万朵百重衣”。处在这样的环境中,欣赏着万朵红霞,岂不妙哉?

沿着徐霞客走过的路,来三分石探秘吧,相信一定不虚此行。
(注:其中三分石、娥皇女英等部分民间传说来自网络和宁远史志办提供的资料整理。)
作者:黄建军 徐艳
编辑:何从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