莲是一个美好的话题。
这种美好发轫于远古,发轫于佛,发轫于《诗经》,发轫于《江南》:“江南可采莲, 莲叶何田田。鱼戏莲叶间, 鱼戏莲叶东, 鱼戏莲叶西,鱼戏莲叶南,鱼戏莲叶北。”
这种美好到达宋朝的时候,出现高峰。它的标志是周敦颐的《爱莲说》。
宋朝是中华文化、中华文明的高峰。《爱莲说》的出现不是偶然的。
宋朝之后,莲的话题连绵不绝,佳作不少,但无一超越周敦颐的《爱莲说》。
《爱莲说》成为莲的符号、美的符号、中国人格的符号。
《爱莲说》之后,对《爱莲说》进行解读的诗文汗牛充栋。
唐太培的诗歌<<一千年前那朵莲花——重读<爱莲说>有感>>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。
“一千年了/在梦里,在心中,在眼前/荷塘里升起一位仙子/衣袂飘飘/风姿绰绰”在美的意象、美的氛围中,唐太培用拟人的手法展开他的诗歌。诗歌有了主人公,主人公的名字叫仙子。
“不沾一滴晨露/不带一根小草/不留一丝污痕/不染一点尘埃/那么纯粹/那么高洁”,这是对仙子的描述,这是对高洁人格的赞美与讴歌。
“一千年了/为名利,为财货,为声色/荷塘中衍生一摊污浊/蚊蝇孽生/腐尸还魂”唐太培笔锋骤转,他直面历史,直面现实,直面丑恶,以大无畏的批判精神怒视“污浊”、“蚊蝇”。
“权力被吹捧成淤泥/金钱被复印成淤泥/美人被强奸成淤泥/高尚的喜好被雕刻成淤泥/纯洁的亲情被践踏成淤泥/就连说话变成空气也被凝固成淤泥”唐太培一鼓作气,将批判进行到底。讴歌彰显诗人的才华,只有批判才能彰显诗人的勇气与担当。
“居庙堂,居江湖,居草野/荷塘边走来一群君子/盈盈正气/亭亭特立”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是君子/东篱下采菊的背影那么悠然/喝下“贪泉”的吴隐之是君子/“卖狗嫁女”“终当不易生”/死无所葬的海瑞是君子/友人凑置的棺椁可以为证/倒在高原雪域上的孔繁森是君子/身后的口袋里还不够一包烟钱”仙子远逝,君子登场。从仙子到君子,从淤泥到盈盈正气,唐太培的诗歌场景又发生一次大的逆转与递进。峰回路转,唐太培的诗歌有大开大合的气象。
“一千年了/一千年了/在梦里,在心中,在眼前/我仿佛看到荷塘里的那个仙子/飘飘衣袂/绰绰风姿/正向我走来/荡涤我心中的邪念/洗刷我心中的污垢/教我做——一千年前那朵莲花”。诗言志,言为心声。唐太培听从仙子的嘱咐,做千年前的那朵莲花,做人间君子。
从文笔到意象,从手法到立意,到艺术到思想,从感觉到情怀,从音韵到灵魂,唐太培的这首诗,我阅读,我喜欢!
莲是一个美好的话题,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。人间爱莲,莲开人间。这个人间,这个世界,才会越来越美好。
唐太培,关于莲,你可不能就此打住,你还要奉献更多的诗篇!
作者:南蛮
编辑:何从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