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你把我养大,洒下多少汗水;是你教我成人,付出多少苦累;想起你的情,我就心潮难平;想起你的爱,我就饱含热泪……是你给我幸福,铺开春光明媚;是你给我理想,让人神往心醉;想起你的情,我就心潮难平;想起你的爱,我就饱含热泪……”每当听到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女士演唱的经典歌曲《报答》,我便胸涛澎湃,思绪联翩,感慨万千。此歌情感真挚,感染力强,唱出了亿万华夏儿女内心不约而同的“心声”,人人都说“母亲”是世上最无私、最慈祥、最可敬、最伟大的人,我也深切地感同身受。
我的母亲“高”姓,一九五三年七月二日(农历五月二十二日)出生于九嶷山下的石板塘村。俗话说,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,或许是外公外婆期盼母亲长大后也能够“成凤”,加之在家里排行“老七”,按“七星拱照”,四季圆满的说法,故而给她取了一个寄寓无限美好愿望的名字“满凤”。然而,现实与理想总产生令人难解的差距,由于家中兄弟姊妹多达十人,经济负担超重,生活质量较差,母亲从小就造成营养不良,发育不健全,经常患病。最严重的一次饿得昏厥过去,蚊虫叮咬眼睛都毫无知觉,差一点因饥饿过分而夭折,算是已经去“鬼门关”报过到但被拒收的人。长大后又顾虑到家中缺乏人手,“脚下”三个弟妹年纪尚小,无力从事体力劳动,家里家外都需人打理,为给家里减轻负担,为外公外婆分解忧愁,无奈之下,一再推迟婚嫁年龄,直至二十六岁那年方才与父亲结合。
父亲一九七八年参军入伍,参加过越南自卫反击战,担任卫生兵,一九八0年退役回家后,务农之余从事“赤脚医生”。因生性耿直,平时爱打抱不平,伸张正义,受到少数人怨恨,处心积虑伺机报复,一九八三年在给人看病时遭人诬陷,身陷囹圄七年。期间,家里家外的一切大小事务均落到了母亲的身上,五亩田地全由母亲一人操持,不分昼夜,日夜劳作。每天忙完田地里的活儿,回到家,已是夜晚,顾不上喝碗水,解解渴,却又要忙于将两个因为害怕而早已哭成泪人的孩子揽入怀中,用自己温情的“心胸”安抚幼小。有时遇到暴雨天气,狂风大作,雷电交加,母亲怕孩子受到惊吓,又赶快将我和妹妹抱紧,搂在怀里,尽其可能让我们内心感到踏实。面对这样的家境,母亲一方面要经受体力上的折磨,另一方面还要在精神上承受别人的冷嘲热讽,冷眼指责,其中的艰辛、劳碌、酸苦不言而喻,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,绝对体会不到那份难以说出的苦楚,作为一名女性,母亲需要以多么坚强的毅力来面对和克服这一切。然而母亲始终对父亲怀着高度的信任,坚信父亲是清白的,也为了分担父亲蒙受的冤屈,同时更为了照顾好我们年幼的兄妹,一次次婉言谢绝好心人的劝说“改嫁”,“此情不渝”,坚持不生二心,以坚韧的决心,含辛茹苦撑起这个家,尽力不给孩子造成心里阴影,在身体及心灵上和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受到家庭的温暖。可以说,没有母亲,就没有这个“家”。这份情爱,这份真挚,这份纯实,蕴含着母亲多少“良苦用心”!
“不经风雨,哪见彩虹。”待父亲恢复“自由”后,为摆脱贫困,母亲更是与父亲一道同心同德,一边协助父亲开办诊所,早晚为乡邻治病拿药,“悬壶济世”,一边兴办养殖,不仅饲养生猪,还承包鱼塘。因为劳动勤恳,吃苦耐劳,加上赶上国家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,经济形式呈多样性,家里的经济状况一年一年好转,得到了根本改观,现家里在石板塘盖起了一座四层楼的房屋,面积一百五十平方米。而我也于一九九八年考上了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全科专业,二00一年顺利毕业,二00九年又在长沙医学院取得了大专学历,现成为一名全科医生,同时攻读长沙医学院本科学历。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!
在即将迎来母亲六十一岁寿辰,亦即民间“男做‘平’,女做‘一’” 习俗的“六十大寿”喜庆之际,作为儿女,考虑到她操劳了一生,我们聊表孝心,衷心祝福母亲健康长寿,晚年祥和。更有幸,九嶷山是华夏始祖舜帝的安寝之地,也是舜帝“勤民事、苦忧人、只为苍生不为身”的“孝德文化”发源地,毛泽东主席曾写下《七律•答友人》的光辉诗句:九嶷山上白云飞,帝子乘风下翠微。斑竹一枝千滴泪,红霞万朵百重衣。洞庭波涌连天雪,长岛人歌动地诗。我欲因之梦寥廓,芙蓉国里尽朝晖。伟人的巨笔不但为九嶷山增添了无限传奇色彩,也给广大九嶷儿女注入了强大的精神源泉,平添了舒扬的自豪感。作为一代有理想、有抱负的青年人,我们决心今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舜帝的“德孝”文明,关爱老人,崇尚老人,愿全社会形成敬老、孝老的良好风尚。国家、国家,没“国”哪有“家”,有了“国”才有了大“家”,“国家”就是母亲,有了“母亲”,就有了“家”。我们会热爱国家,忠诚国家,报效国家,敬爱“国家”,尊敬“国家”,尊敬“母亲”,敬爱“母亲”。我们坚信,尽管各项改革任务艰巨,但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,国家定会越来越美丽,人民定会越来越幸福,全民族定会实现一个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
作者:雷洪波
编辑:何从芳